导  航

MEUN

  • ban2
  • ban1

黄河之旅

The Yellow River tourism

 

 

展开

【黄河味道】农闲时的街头进餐

基本信息
没有此类产品
详细描述

【黄河味道】农闲时的街头进餐

 

微信截图_20200317184925.png

 

乡村的街头巷尾常是人们拉家常、晒晒暖、三五成群地谈论有趣的事情的地方。其中,按时按地的自发聚会的形式,是吃饭的时候。这一现象在黄河流域的每个乡村普遍形成风气,而成为乡村风貌的典型特征之一。

 

 

一年中要数夏、冬两季中田里的活较少了,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农闲时期。这时候,人们开始挂锄、修农具,同时,也要在伙食上节省或调制,以此来适应此时的生活方式。端碗饭,夹碟菜,怀里、口袋中装瓶酒,走出自家的大门,奔向村中的磨盘石上、高台、高坡上、向阳的墙根处等人多热闹的地方来吃喝。街头进餐的方式,就这样在乡村由子看父、孙学爷,平静又和谐地一代代继承沿袭下来。这时的乡村中来往的人最多,与农忙时村里人最少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河南的乡村中,每村都有几个比较固定的吃饭场所,无论是夏季在树阴下,还是春秋冬季在空旷背风的向阳处,饭时一到人们便一手端着饭、一手端着菜和馍,陆续赶到。有的背靠墙根,有的依树蹲着,有的干脆就坐在磨盘石或地上,并把自己家的小菜凑在一起相互品尝,边吃边说,上至国家大事、下至村内新闻,无所不谈。这种习惯人们称“撵饭场",平时也有,但在农闲期间最多。

 

 

参加者大多数为男子,农村中男子一般没有做饭的习惯,操家务的都是妇女。她们是做在先、吃在后,剩多吃多、剩少吃少。头锅饭当然是要给长辈、丈夫等家中劳力先吃,所以,他们可随意地走出家去到处“撵饭场”。少数能到饭场的妇女也只是抽抽后声而已。大多数人吃的都是以稀食为主,如面条汤、和子饭、菜菜饭、揪片汤、醋汤面、拌汤、煮疙瘩、连汤饸饹、米汤、菜团子等半汤半面的饭食。他们认为,农闲用不着吃干饭,吃得过好会“压炕”而浪费了粮食。张家是这样,李家也是这样,但并不影响到饭场吃饭的兴趣,更没有因饭菜不好而奚落某人的行为,都显得和睦可亲。

 

cb5034501ce34d36add54b42555af3c4.jpeg

 

宁夏南部的山区人,农闲时进食不仅具有街头聚会的形式,而对“农闲进补”却是有独见。冬春季节里,一般家庭都注意饮食的丰富多样化,在他们看来利用闲时养好身子,到农忙时好用力,是这时的首要事情。因此, 他们喜欢用芸豆、扁豆、红豆等豆类加上胡萝卜、土豆、菠菜、大米和柳叶面片等煮成各种调和饭,还有羊肉臊子、八豆调、羊肉揪片面、连锅面等,菜肴有羊肉粉条炒酸菜、土豆粉条红烧肉、雪里蕻炒肉片、酱黄瓜腌萝卜、韭菜、辣椒、大白菜等。人们端捧着饭,坐在饭场边吃边谈,并有孩子们跑腿添饭,他们即兴发论,争献鲜闻,谈古论今,气氛非常热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谈笑间得到了缓和和强化。

 

 

这种街头进餐方式,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联络感情、交流各种信息、安排议论农事的作用,可以说这是乡村人的“沙龙”。

 

上一条
【黄河味道】待客时的环桌共餐
下一条
【黄河味道】农忙时的田间进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