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MEUN

  • ban2
  • ban1

黄河之旅

The Yellow River tourism

 

 

展开

【黄河味道】遍地飘香的稻谷名特产(二)

基本信息
没有此类产品
详细描述

【黄河味道】遍地飘香的稻谷名特产(二)

 

 

说罢大米,再看小米。如果说大米是嫁到黄河的“巧媳妇”,那么小米则是黄河岸边土生土长的“俊小伙”。

 

 

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后稷,是活动在黄河岸边的以农为主的周民族的始祖神,它是原始社会渔猎时代进展到以农为主时代的理想人物,是人们集体创作出的农业英雄,是劳动的楷模。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人民对于发展农业的殷切期望。后稷的主要功绩就是教民稼穑,播种五谷,使人们过上了更加丰裕的生活。正如《诗经·思文》所云:“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非尔极。”意思是说,伟大的后稷,可以配那苍天,他使人民得到谷食,无非是他至德的表现。

 

 

在山西、陕西、河南交界的黄河三角地带,至今仍然流传着后稷的神话传说。晋南闻喜县稷王山,出产一种五色石子,这些石子,有的像玉蜀黍,有的像麦粒,有的像稻粒,有的像西瓜子,也有的像豇豆、绿豆、刀豆等,人们把这些石子称为“五谷石”,相传这就是后稷和他的母亲姜原教民播种的五谷遗留下的种子变化而成的。从后稷创立粟作文化开始,黄河人经过数千年的驯化培育,种植出了许多优质的谷种,为黄河农业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黄河流域盛产小米,其中最著名的是米脂小米、沁州黄小米、龙山小米和金乡金谷。

 

 

陕西米脂,处于无定河中游,东距黄河50公里,是黄河摇篮孕育的陕北“文化县”,也是久负盛名的小米之乡。米脂,古称银州,因地有流金河,沃壤宜栗,米淘之如脂而得名,可见,米脂从它一诞生就与小米结下了难解之缘。米脂已有两千多年的谷子裁培史,它的特点是粒饱色纯,质优味佳,是米脂人传统的主食。人们以小米为原料,制作成米酒、米茶、米糕,色美味佳,是宴会佳宾、馈赠亲友的上品。现在米脂谷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其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除满足当地群众食用之外,每年有大量小米销往全国各地。

 

 

“沁州黄小米”是山西沁县的名产,因古代沁县属沁州,故该地所产小米称为沁州黄。它色呈蜡黄,颗粒圆润,晶莹明亮,蒸煮之后吃起来特别香甜。经过测定,它比普通小米的脂肪含量高,所含的蛋白质也高于大米、白面,而粗纤维的含量又是几种主要粮食中最低的。因此,沁州黄每年都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展出,在广交会上和印度国际博览会上,受到许多外商的交口称赞。

 

 

沁州黄,被当地群众视为“金珠子”,誉为粟中珍品,有首农谚云:“金珠子,金珠玉,金珠不换沁州黄。”相传,从明嘉靖开始,一直到清代末年, 沁州黄几乎年年都是进献朝廷的贡品,慈禧太后对其癖爱更深,她最喜爱吃的“八宝粥”,就是用沁州黄制作的。

 

 

山东省章丘生产的“龙山小米”,因出产于龙山文化的发祥地而得名。章丘位于黄河下游南岸、泰安山区的北麓,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首先发现于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龙山小米,其特点是体大粒圆,色泽金黄,性黏味香,油脂性强,它营养丰富,是产妇、幼儿的滋补食物。

 

 

山东金乡县生产的金谷,色泽金黄,籽粒饱满,质黏味香,营养丰富,储存数年,米质不变,曾作为封建王朝的贡品。金谷是滋补佳品,经常食用,对神经官能症有一定疗效。

 

 

此外,陕西洋县的黑米和香米,也独具特色,营养价值很高,是食物中的珍品。黑米以“黑”著称,色泽乌黑,质地优异,形状、大小与普通的大米相似。黑米相传为汉代张骞首先发现,遂选育而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在洋县种植。因其质地细密黝黑晶莹,系地方名贵产品,故曾为历代朝廷“贡米”。黑米可以单独煮粥食用,也可与芝麻、银耳、白果、核桃仁、花生米、白糖共煮,其营养价值犹如人参。黑米炖鸡,风味独特。黑米与红枣煮粥,谓之“红黑双绝”。黑米不仅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还有重要的医疗价值,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黑米又名梗谷奴,主治走马喉鼻。《杜阳杂编》曰:“食之令人髭发黝黑,颜色不老。”古农书也说它可以“开胃益中”。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黑米具有滋阳、益肾、补胃、暖肝、明目、活血等医药功能,对于治疗头昏、贫血、白发、眼疾均有一定的疗效。随着国际贸易交流的增多,洋县黑米已远销港澳、东南亚、东欧、亚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洋县香米,以“香”闻名,它形似粳米,具有浓郁的清香气味,从田间生产,到收、贮、加工都有香气弥漫着。香米蒸饭食用,浓香可口,久放不馊,有“一户煮饭百家香”之美誉。香米还有清热润肺、宁心爽神之功能。

 

 

下一条
【黄河味道】遍地飘香的稻谷名特产(一)